• 中文
  • English
  • About
  • ART CREATION
    • BCA&Chien Men 23 (2008-2013)
    • Jade River Talk
    • Arts China Union
    • Shanghai Gallery of Art(2002-2007)
    • CAFA Art Museum
  • URBAN REGENERATION
    • O2 PARK
    • Pavilions by the Seaside · Haikou
    • Da Mo Chang
    • 1 Jade River
    • QIANMEN EAST DISTRICT
    • The Grand Canal New Town
    • Chien Men 23
    • 3 on the Bund
  • TALENT THINK TANK
©2021 IDEAS

Art Creation

Jade River Talk

Episode 4 | ” David Bowie: Turning Life and Death into Art…” – Zhang Youdai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2016年伊始,传奇音乐人David Bowie骤然离世,享年69岁。作为20世纪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音乐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生涯惊世骇俗,一如星辰划过,幻化奇幻天象,径自勾勒着未来的轮廓;他自如游走在不同艺术形式间,不断冲破传统的边界,为后世留下无尽的想像与可能,也成就了自己绚美、奇丽的一生。

 

「玉河夜话」第四期,我们邀请到“中国DJ第一人”张有待,和朋友们一起在音乐和影像的伴随中,讲述Bowie的人生点滴。或许在这样的倾诉和缅怀中,我们能有一次全新的走近Bowie的机会…….


DJ有待

翁菱:晚上好,欢迎大家参加「玉河夜话」,不知不觉「玉河夜话」已经举办到了第四期。每过一段时间,我们都会邀请朋友相聚玉河,一起聊一下当下有趣的或引发思考的话题。每一次,我和朋友们都收获良多。前三期我们分别讨论了文化身份、城市变迁、科学对话艺术等话题,我也一直希望我们的对话可以在不同领域无限延伸。

第四期「玉河夜话」更像一次即兴的安排。传奇音乐人、艺术家David Bowie的骤然离世让全世界每一个热爱他的人都倍感震惊。那么在这样的时刻,我感到做一次David Bowie的纪念活动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这不单是因为他是一位艺术巨星,还因为他的先锋思想和颠覆思维超越了代际,为无数人,不限于艺术家,带来了启迪。在我的心目中,他是我所崇敬和向往的自由、浪漫、先锋精神的化身。

所以今天借此机会,我们请来我的老朋友,对David Bowie有深入研究的有待,和大家一起聊聊。有待是我非常钦佩的独立电台主持人、DJ。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不断地以先锋音乐为载体,传播独立文化与精神。可以说,有待见证了音乐浪潮在中国的涌动过程。我想,今天我们请有待来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和讨论是再合适不过的。我也希望这次活动能让大家有一个现场的机会去理解David  Bowie的艺术和思想生涯。

 

张有待:今天北京天气特别冷,就像火星的温度一样。我今天穿的衣服就是David Bowie的一句歌词,“I am a DJ, I am what I play”。这话就代表着一种态度,你成为你自己的代表,你所创造的东西很重要。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态度。

 

2016年1月8日是David Bowie 69岁的生日,这一天,他同时发行了新专辑《Blackstar》。那个周末,我用两天的时间做了两小时的节目来庆祝他的生日,连车里放的都是他的音乐。两天之后,他去世了。在他创作这张专辑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等于是在用专辑里的歌曲,向歌迷来预告他的死亡。很少有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把他的生变成一种艺术,同时把他的死也变成一种艺术。在他死之后,很多人去解释歌里所隐藏的秘密。他所有作品都有一些隐喻在里面,多和宗教和文学有关。


David Bowie 在2016年1月8日,69岁的生日这一天,发行了新专辑《Blackstar》。

David Bowie对我来说,是一个偶像,但更是一个榜样。80年代的我在中戏学戏剧文学,但我的爱好还有很多方面,包括音乐、文学、戏剧和绘画。我发现戏剧过于狭隘,而摇滚乐可以融合所有的艺术形式在里面。

David  Bowie这个人物正是一个最典型的榜样和例子,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作品,他把所有艺术形式都融合在里面。如果将David Bowie作为一个标杆的话,他像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年轻的时候大量的吸收和吸取了在他之前伟大的艺术家,从文学到绘画,到所有的东西都借鉴,然后再放大到艺术创作当中。

 

张亚东:David Bowie一直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每一次有新作品,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激励。他的作品,每一件都刻在我的心里。所以,我不觉得他有离开,只是他的死让我对这个世界少了一点点期待。别人问我说,David Bowie死了,你要怎么说?我想了很多,但不知道怎么说。我只是自己感觉,那就牛逼到死吧!

 

My whole professional life is an act. I slip from one guise to another veryeasily.

–DavidBowie

“我的整个演艺生涯就是一种表演,我在不同角色之间可以轻松换装。”

 

张有待:David  Bowie是非常戏剧化的人物,他特别喜欢戏剧。他在摇滚乐里创造了很多虚构的人物和形象,就像一个剧作家写一个人物,一个小说家创造一个虚构的故事。

 

他创造的第一个人物Major Tom,是受到了库布里克的电影《2001: 太空漫游》的影响。那是1969年,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人类第一次意识到外太空的存在。在那首《Space Oddity》里,宇航员Major Tom驾驶的宇宙飞船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永远漂浮在太空之中,成为一个孤独的旅行家。歌曲的开始时候营造出宇宙飞船准备点火的气氛,紧接着有从10到1的倒数,还有与地面中心的对话。音乐中有一个最神奇地方是,David Bowie用吉他的滑音模拟飞船点火发射时的失重感,之后唱出来的音就像在太空漂浮的感觉。这个想象力给当时摇滚乐迷带去了对太空、宇宙的幻想。在David Bowie后来的创作中,这个人物又出现了三次,其中一次是在1980年的《Scary Monster(and super creeps)》专辑,这次Major Tom从英雄变成了瘾君子,实则暗喻 David  Bowie自己吸毒和戒毒的经历。

David Bowie创造的人物形象Major Tom

第二个人物,也是最有意思的人物,就是72年诞生的Ziggy Stardust。在这张概念专辑里,David Bowie讲述在还有五年即将毁灭的地球上,火星人Ziggy Stardust降临地球来拯救这里的孩子们。这张专辑带来了巨大的成功,而David Bowie却在巡演两年后,在伦敦的最后一站舞台上,宣布了Ziggy的死亡。David Bowie曾说,我创造一个人,然后扮演这个人,但最后却困惑不知,究竟我创造了他,还是他创造了我。所以每当他与所创造的人物产生了这种关系,就要结束这个人物,再去创造一个新的。

《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是公认的,David Bowie最出色的专辑之一。

David Bowie 创造的Ziggy Stardust妆容

David Bowie拍摄Ziggy Stardust 造型照

David Bowie在Ziggy Stardust时期的演出现场


David Bowie 和 Mick Ronson


1973年7月3日David Bowie在HammersmithOdeon, 这是他以Ziggy Stardust的身份进行的最后一场演出

 

I don’t know where I’m going from here, but I promise it won’t be boring.

— David Bowie

我不知路往何处,但那定不是无趣之行。

 

张有待:David  Bowie有外号叫做摇滚变色龙,说的是在70年代的短短时间里,他出版的每一张专辑都在创造一个新的人物和音乐方向。70年代初,也就是Ziggy Stardust的时候,他创造了英国的Glam Rock(华丽摇滚)。这种由David Bowie率领的、以注重化妆、服装和道具为典型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影响到后来80年代的一些风格。

 

David Bowie也是第一个在舞台上模糊性别形象和性别关系的艺术家。70年代初的英国社会仍然十分保守。他的行为对于整个社会道德观念和传统秩序是一个冲击。David Bowie总觉得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是永远站在社会保守传统的对立面的。这种对立推动了音乐的发展。他不断变换自己的面孔,让自己成为陌生人,不断改变自己的方向和方式。其实我们最终所认识的David  Bowie,不是他变化多少,而是他的出现改变了整个音乐的形态、生态,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这当中就有很多音乐家、艺术家。

 

在今天现代摇滚音乐圈里你看到新的乐队,几乎没有不受David  Bowie影响的。影响最显著的就是苏卫德乐队。记得99年我采访乐队贝斯手,他说自己有一个迷信,因为年轻时候在伦敦经常搬家,每次搬到新家,进房间第一件事情就是放David Bowie的歌,他相信这样运气就会很好。

1973年,名模Twiggy和Bowie在巴黎拍摄PinUps的封面照

David Bowie在代表专辑《Aladdin Sane》中的妆容,1973

1980年,David Bowie在《Ashes to Ashes》MV中的小丑戏服


1986年,Bowie出演《魔幻迷宫》(Labyrinth)

 

I supposefor me as an artist it wasn’t always just about expressing my work; I reallywanted,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to contribute in some way to the culture thatI was living in.

— David Bowie

对我而言,艺术家并非仅止于表现自己的创作;如何对所身处的文化做一点贡献,才是我真正关注的。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

 

张有待:David Bowie擅长从异国文化中吸取养分,以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艺术创作。他很多灵感来自日本,比如能剧面具、日本服装。还有美国的黑人文化和黑人音乐。72年宣布Ziggy Stardust的死亡之后,他去美国拍了一部电影,期间接触到很多黑人音乐,比如灵歌。那之后他一改先前的英式Glam Rock风格,和美国的黑人音乐家合作录制了专辑《Young Americans》。

 

到70年代中期,因为吸毒问题特别严重,他和美国歌手Iggy Pop、Lou Reed跑去了东柏林。一方面,因为那儿生活简单朴素,很难找到毒品;另一方面,是受到了70年代德国电子音乐先驱乐队Kraftwerk的影响,希望寻找新的创作灵感,改变创作方向。他和乐队另一名成员,后来成为著名音乐制作人的Brian Eno,一起创作了柏林三部曲,大量尝试电子音乐和氛围音乐。应该说,这三件作品在当时是极具实验性的。

 

David Bowie在柏林三部曲之《Heroes》专辑中的形象

David Bowie 在柏林墙,1987

在整个David  Bowie音乐历程中,他一直作为先驱,包括90年代我们听到的电子音乐。比如97年的Drum’n’Bass专辑《Earthling》,在那个时期Drum’n’Bass,还有Techno音乐都属于比较先驱的,他尝试用真的乐队形式融合电子音乐,这要超越于电子音乐家的尝试,将更多的这种先锋性、摇滚乐的特点加入到电子音乐里。之后,他又为一个电脑游戏创作了音乐,在99年出版的专辑《Hours》里重新回归到传统摇滚音乐创作当中。

David Bowie年轻的时候最早学的萨克斯,那时他想成为爵士音乐家,后来却做了摇滚音乐。所以他的音乐创作里不同于其他的,使用的和声是独特的、不常用的。有人说他使用的是爵士和声创作摇滚歌曲,尤其最后一个专辑《Blackstar》。David  Bowie一生当中几乎尝试过所有音乐形式,唯独没有真正做爵士音乐,但是最后这个专辑里尝试了和纽约爵士音乐家合作,并且专辑录音乐手都是他挑选的爵士乐手。

 

张亚东:爵士乐就是即兴,但是是有非常非常严格的纪律,但摇滚音乐恰恰是打破这些原有的规则,所以会给你一点点惊喜。David Bowie的音乐是摇滚乐,但他不会用摇滚乐最基础的套路,他会用一些色彩,但又不是完全把爵士乐拿过来,那就不是David  Bowie了。听他音乐会感觉怎么有这样一个和声出现,或者这样一个音色,所有安排你都会觉得出人意料的好,我想吸引人的恰巧是突破规则这些方面。

 

If it works, it’s out of date.

— David Bowie

那些行得通的,便是过了时的。

 

张有待: David  Bowie是一个全方位的艺术家。在看他的展览时,有很多绘画作品,还有很多80年代创作的music radio。从1980年MTV电视台开播以后,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MTV时代。而David Bowie早在70年代就尝试将摇滚音乐视觉化,所以80年代很多作品都和视觉有关系。

 

他也会从文学等不同的艺术形式里获得灵感。最大灵感来自于Georg Orwell(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和《1984》。在70年代,他曾想把《1984》这部政治科幻小说变成一个摇滚音乐剧,但作者没同意。尽管如此,他创作了很多歌曲,用在他的专辑《Diamond Dogs》里。

David Bowie的专辑《Diamond Dogs》

在歌词创作上,David Bowie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尝试,就是借鉴的“垮掉的一代”非常重要的作家William S. Burroughs(威廉·巴勒斯)特有的文学创作方式“Cut-ups”,把歌词中的单词剪碎拼贴,由此产生了很多即兴的、抽象的感觉。

 

在时装领域,David Bowie影响了许多时装设计大师,比如他最早的服装是和一位日本的服装设计师Kansai Yamamoto(山本宽斋)合作的。还有90年代的Alexander McQueen,在97年的专辑《Earthling》中穿的那件用英国国旗改装的袍子就是Alexander给设计的。Alexander说他所有设计都受到了David  Bowie影响和启发。

David Bowie 身着日本设计师山本宽斋(Kansai Yamamoto)为他Ziggy Stadust巡回演唱会设计的演出服,1972

David Bowie 和设计师山本宽斋(Kansai Yamamoto)

 

《Earthling》专辑的封面来自Alexdra McQueen的经典合作

 

Tomorrow belongs to those who can hear it coming.

–David Bowie

你若听见明天的到来,你便将拥有明天。

 

张有待:DavidBowie,还有许多先驱的离去代表着一个伟大的时代彻底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这一代人是不是能从他们音乐和作品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创造出比他们更伟大的作品。不光是David Bowie创作的那些歌,还有很多其他艺术家的创作。因为David  Bowie所带给你的,是他所生活、所代表的时代,他把那个黄金时代的艺术光芒照在自己身上,再去折射出不同的色彩,这是他最伟大的地方。如果他们所创作的东西并没有被我们真正理解和接受,那将是很大的遗憾。

David Bowie《Portrait of J.O.》1976

David Bowie《Chidin Berlin》1976

David Bowie《Ancestor》1995/1998

 

David Bowie 去世后,BBC制作专题节目《David Bowie :Sound and Vision》


玉河夜话第四期现场

夜话嘉宾及友人合影

Episode 3 | “Out of Control – Art and Science Face to Face” – Lv Jia, Li Huayi, Yu Lu, Tang Chao

share:

Episode 5 | “The Resurgence Beneath the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Slogans” – Zi Zhongyun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