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About
  • ART CREATION
    • BCA&Chien Men 23 (2008-2013)
    • Jade River Talk
    • Arts China Union
    • Shanghai Gallery of Art(2002-2007)
    • CAFA Art Museum
  • URBAN REGENERATION
    • O2 PARK
    • Pavilions by the Seaside · Haikou
    • Da Mo Chang
    • 1 Jade River
    • QIANMEN EAST DISTRICT
    • The Grand Canal New Town
    • Chien Men 23
    • 3 on the Bund
  • TALENT THINK TANK
©2021 IDEAS

Art Creation

Jade River Talk

Episode 20 | Viewing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from the Future of Design – Kenya Hara, Masaaki Kanai, David Chu, Mao Jihong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题记: “我们希望以设计见未来,从理想的设计出发,一起想象世界的未来。” 翁菱女士在“玉河夜话”第二十期的现场如是说。未来的设计将会有哪些关键元素?我们如何去无限接近理想的设计与理想的生活?嘉宾原研哉、金井政明、朱钦骐和毛继鸿分享了各自的理念与实践经验。

设计师和品牌缔造者的相聚

翁菱:欢迎大家来到第20期“玉河夜话”,今天是设计师和品牌缔造者的相聚。在往期的“玉河夜话”中,我们曾就建筑与设计的相关话题进行过各个角度的深入的探讨。本期“玉河夜话”的举行适逢今天的嘉宾之一原研哉先生创立的“HOUSE VISION探索家”大展在北京举行,那么我们就把话题拉回到和家相关的设计。我们希望以设计见未来,从理想的设计出发,一起想象世界的未来。

原研哉先生是日本重要的设计大师,是日本设计中心现任总裁,也是无印良品长期的艺术总监。我们大家知道很多他的作品,比如我每次去东京都要拜访的茑屋书店。原先生和我们空间和艺术机构缘分是2011年我们曾经在前门23号举办过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超级大展。原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设计思想家。他的设计思想对于中国,对日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原先生最近在中国有一个重要的项目叫做“House Vision探索家”,这个项目原先生会做介绍。

金井政明先生是无印良品的董事长。他这些年来与原研哉先生一起把无印良品打造成了世界范围内最瞩目的亚洲品牌。无印良品在生活方式、设计、时装各个方面都是一个重要的日本品牌。

朱钦骐先生是我的合作伙伴,也是玉河一号的创始人。他是美国“生活方式”品牌Nautica的创始人,曾经担任TUMI全球创意总监,现在是丹麦国宝品牌Georg  Jensen的董事长。朱先生是我们华人的“设计之光”,一直持续地把这个世界的先锋设计理念带到任何一个角落。

毛继鸿先生是品牌界最有文化理想的人。毛继鸿是“例外”品牌的创始人,也是“方所”的创始人。刚刚我跟他们开玩笑,说今天有两种竞争:一种竞争是日本品牌无印良品和丹麦品牌Georg  Jensen的竞争,另外一个是茑屋书店和方所书店的竞争。但这是玩笑话。其实毛继鸿和原先生有确实很深的缘分,他们之间经常一起探讨合作和项目。

今天是设计师和品牌缔造者的相聚,我们要把“玉河夜话”的话题拉回到和家相关的设计。我们希望以设计见未来,从设计一起想象世界的未来。

 

“HOUSE VISION 探索家”

原研哉: 现在我们正在北京鸟巢南广场举办“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我们思考“家”,实际上“家”是在众多的产业交汇点上,我们每个人都对“家”有各自的理解。它直接联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未来,而且我们在思考未来的时候又可以紧密地结合到我们每个人的家。我们提到“家”的话可能会很长。在这里我想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次的展览。

 

大家看一下就在鸟巢这个巨大建筑的前面,我们造了10座这样的家居展馆。中国的思想家韩非子讲过“鬼魅一画全马难”。我们知道无论是狗还是马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但是描绘狗和马是很难的,描绘鬼魅很容易,因为我们是谁都没有见过,你画成什么样人们会接受它,但是如果狗和马画的不像就会有人提出反对。

我们把这个话题影射到我们这次展览,这10座家居馆可以说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犬和马,因为是我们每个人密切关注的家,背后的鸟巢可以被誉为巨大的一个鬼魅。“HOUSE  VISION”一直以来都是引领有实力的企业联手设计师1:1的打造家居,因为家居就像前面提到的犬和马一样不容易去描绘。用1:1的比例把它如实展现在人们面前需要很大的勇气,而我们也通过家居去思考未来。在这里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非常详细的去展开这10个项目,我们在这里挑重点的项目和大家分享。

这个是张永和和海尔公司合作的作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在这个家居当中引入了庭院,而庭院当中还可以停靠无人机。家电产品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慢慢的可以融进墙壁,地面包括屋顶。这个是其中的一个方式,还有一个方式就像我们手机和无人机一样,可能是以一种更移动的方式进一步发展下去。

 

第二个作品来自阿那亚这家企业。他们是专门从事度假、观光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大家知道我们亚洲的居住习惯是把自然引入家居,这个作品就是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

第三个作品来自Envision这家企业,是专门从事自然资源,特别是风力发电的一家企业。自然能源,例如风能,一旦产生电能的话是停不下来的。当家居中必需能源时我们把它进行充分的利用,多余出来的能源我们让它产生水和光去培植植物。这并不是非常遥远的未来,我们知道很快我们就可以实现这样一个愿景。

这是第四个作品,来自小米这家企业。这个作品叫做“火星生活舱”。火星作为一个生活环境是具有极限的特点的。我们如何在这样的极限性环境当中最小限度地完善自己的家居,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这个作品是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联手华日家居共同创作的,叫做“盒子之家”。像盒子一样的部分是私密的居所,供在这里的居住者进行休息。周边部分可以是共享空间,如果我们把这样的若干个盒子进行大量建造的话,就可以把它连成一片社区。特别是可以提供给在都市打拼的年轻人,可以让他们以很低的花销、非常舒适的住在这里。

在这里我再特别介绍一下无印良品的作品。他们用模块化的生产去为人们提供更有创造力、更舒适的生活。无印良品有许多设计师,包括我自己在内,会给它的设计包括产品提出若干个建议,以求让无印良品的产品以及服务更好地回应广大民众的需求。

“HOUSE VISION”大展无印良品从第一届就参与了。第一届就为我们提供了更有意思的方案。本届在北京的”HOUSE VISION探索家”大展上提供了“无印良品员工宿舍”这样一个作品,实际上这同时是一个展馆,也是真正提供给无印良品人工的居住场所。这可以让年轻的员工在这里享受舒适的生活,同时还可以去体验自己公司的产品。整个作品并不是很大,二层是提供给员工进行居住的。那么在一层的部分是一个共享空间,大家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活动,比如说做饭、聚餐等等。

这个作品来自汉能集团,是专门做太阳能发电的。汉能集团联手马岩松率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团队创作了这个作品,在整个家居当中引入了太阳能这样的自然能源。技术在发展,人工与自然的融合会进一步的加深,如何把自然的能源,包括自然的景观引入到室内,是我们接下来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这个作品来自TCL,它联手CROSSBOUNDARIES共同打造了这个作品。电视在这个展厅里作为一个拟态存在。把电视做成装饰,你已经看不出来一是台电视,但同时拟态还有另外一个表现形式,就是让它以更凸显的一个模式出现在家居当中。

 

这个作品来自MINI汽车。它们在世界各地展开,用MINI汽车这种非常紧凑的,尽管狭小但是非常丰富的内部结构去进一步拓展家居方面的可能性。这个作品的特点是把整个室外的景色非常巧妙地融入到家居室内场景。在屋顶开设若干个窗户,像望远镜一样设置很多这样的装置,把室外的景色引入到室内。

本届在中国“HOUSE  VISION理想家”这个项目是六年前启动的。我们都非常了解,今天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无论从经济还是技术都产生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也非常具有活力。我们也希望在今天这样高速发展蓬勃向上的国度举办这样一个展览,能够给我们普通民众提供很多这样的启示。

 

为“所有人”做设计——汉字对未来设计的启发

金井政明:在我们谈论未来的设计之前,我想先聊一下汉字的构成,我从中得到很多关于设计的启发。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字都有它的具体意思。

首先是“战略”这两个字。“战略”是全世界的每个公司都会有的。在我的理解里,“战略”是为了战胜对手而产生的文字。但是这其中的含义并不是为了战胜对手,而是更关注自己,使自己成为不会亏损的公司,建立不会亏损的经营模式。不战而战败对手,这是我的理解。

那么做这样一个有战略的公司需要哪些内容?重点就是思想和设计。

在中国有很多成长非常快的公司,中国的城市也发展得快。在这样的发展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店铺和餐饮店是非常让居民开心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日本,有很多非常好吃的,但不是连锁的餐饮店。这种店往往店主年龄大,渐渐就不能做菜了,但是又没有继承人,结果这种店铺就慢慢消失,反而出现了很多连锁经营的店铺。这样的话多样化就逐渐失去了,生活不再丰富多彩。在我的认知里,很多东西不应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丧失,这让人心痛。怎么能通过做实事去做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如果通过设计去实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的两个字,上面的字,字形是两个人在战斗,下面的这两个人在在竞争,下面是一根棒子,就是钱财的意思,上面的手和下面的手在争钱财,这就是“争”这个字。“竞争”在日本也有同样的意思。

对我来说,“竞”所代表的公司和争”所代表的公司是两种公司。当下世界“争”的公司越来越多了,对这个现象我很担心。如果以体育为例子,“竞”是田径、游泳,“争”是足球、排球、乒乓球这样的项目。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争”的东西,对手如果有失误的话,大家会很高兴。比如说踢足球的时候对方队员把球踢到自己门里就会很开心,说“太好了”。然而“竞”是跟自己做竞争的竞技运动。作为无印良品,我们希望做有“竞”的精神的公司。如果变成现在的汉字的话,就是“竞争”这两个字。

下面这两个字毛继鸿一定认识,那就是“无用”。对日本人来说,大家吃米饭时候都有一个碗,是放米的地方。如果不放米的话完全是空的空间,这个碗里面因为只有它是一个空的空间,所以你可以放米。所以说它的空间是对人类有用的,这是我们对“无”字的理解,对“空”的理解。从家庭来讲,我们习惯了买回家很多东西,放进去很多东西。好不容易拥有的“空”被东西都填满了。整个空间感就会非常不舒适。从未来的设计来说,我们不应在居住的空间中放很多无用的东西,如果不放很多东西反而有富余的心情。

下一个字很难解读,幸福的“幸”字。看起来是手铐,大家知道手铐吗?过去木夹子放在手上把手铐起来,这个木夹子为什么现在变成了幸福的“幸”字呢?我查了一下它的意思,当初被抓住的人,比如说被判死刑的人很多,在那时候这个被处死的人,他只是被铐住,他失去了自由,但是他还有命。他跟被判死刑的人,和单单只有手铐铐住的人对比是非常幸福的。这就是这个词的由来。

不管怎么说,“幸福”应该是相对的。跟别人相比较是人性使然。这样相对的事情,自己会感觉到幸福或者说觉得不幸。这个汉字里面就有这样一个含义。我是这样想的,现在在全世界有各式各样的差别,比如贫困的差别等等。比如说有很多很富的人,或者过得很奢侈的人,还有很多贫穷的人,我们正在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世界。那么引出我接下来想说的三个汉字。

那就是“所有人”。这个世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有种族差别,或者宗教歧视等。无印良品不想让这些进一步加剧。比如说,我们的白色衬衫是设计给所有人的,我们希望任何人、任何种族都能够穿着。我们设计的产品,也都是生活系统当中必须的。我们希望能够有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的贯彻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设计工作当中,更深入地贯彻这个理念。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家对我们的信任。

用设计的激情为古老的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翁菱: 朱钦骐创立Nautica这个品牌是在80年代,后来接手TUMI又将它打造成大家钟爱的旅行文化品牌。朱先生后来不固守他以前创业的历史,而接手了Georg  Jensen这个大家都非常敬重的丹麦设计艺术品牌,他是怎么样看待它的,为什么接手它,又是样让它更富有活力的?

朱钦骐:很多中国人可能不知道Georg  Jensen这个牌子,因为Georg  Jensen是北欧品牌。Georg  Jensen的创始人是在1904年创立的这个公司,他自己本身是一位雕塑家。为什么欧洲有很多的品牌可以沉淀那么久却历久弥新呢,我想这跟这跟它的变革、更新,一直不断地在设计的理念方面往前走有很大的关系。

当初我第一次到丹麦的时候,丹麦的设计师很惊讶,说我们这里来了一个东方的设计总监,一个在美国长大的设计师总裁接手这家公司。他对我们丹麦了解多少?老实讲,北欧我去了很多次,可是丹麦的文化我了解不深。我在那边待几个月后决定重新打造Georg  Jensen这个品牌,原因是我看了Georg Jensen的一百多年的历史档案,它历来的银器珠宝,都设计的非常精彩。那时候Georg Jensen本人经常在巴黎待着,所以创始的时候他的设计起点就非常高。然后经过了这一百多年的沉淀,20年代的时候加了很多Art Deco的元素,30年代、40年代,因为包豪斯等极简风格开始流行,整个设计开始变得极简。二战以后,我发现Georg  Jensen的东西又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我研究过这个以后,就跟团队说,一个好的品牌一定要不停的往前走,保留每个时代的DNA。原料等方面也一定要往前看。

而且我发觉很多中国人不太了解这个品牌,我需要重新去讲述这个品牌。丹麦风格其实是非常国际化的,尤其是在设计理念这方面。丹麦设计对如今的家居设计影响都非常大。如今我们也跟许多国际大师合作,比如我们与伦敦的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以及和日本的建筑师隈研吾的合作设计都给Georg  Jensen注入了新的元素。

我自己热爱旅行,我看到今天的设计其实是各种文化互相影响的结果。因为我在美国长大,一直有些东西都是以美国的方式做推广,我觉得美国在某些东西方面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在研发、概念等方面。因为美国到底是在二战以后经济最强的国家,所以他们走的一些路可能比有些地方更早,所以某些方面很前卫。可能因为这么多年中国经济也起飞了,所以很多东西会造成一种互动。对于我来讲,不光是传统的设计理念变新,应该说是多方面元素的介入使今天的设计更丰富了。而且今天的新科技和材料的更新,对设计师来说是好事,因为有那么多的元素可以被使用。

 

未来的设计建立在对自身文化更深的理解之上

翁菱:毛继鸿创立了“例外”品牌和方所书店。下面有请他为大家分享这背后的理念。

毛继鸿:作为中国第一个服装学院毕业的第一批毕业生,我虽然是在做服装,但其实内心还是在做艺术跟创造力的部分。96年和马可创立了“例外”这个品牌。历史上是有很多设计师的理念对我们影响非常大,不管是包豪斯的理论还是后来的简易主义到结构主义。日本设计师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影响也是很大的。我和日本的设计师都很熟悉,因为其实他们都是我们的前辈,其实他们在西方整个设计的领域里面敞开了一条属于东方人的思路。

其实在“例外”,当时我们希望是边学习,边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设计。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基本上有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例外”一直在边学习所有国际设计语言之外,同时在寻找着一套自己的语言。

我们学习西方或者说日本很多设计师的经验时,发现其实中国人对于简约也好,自然主义也好,还有对于自己文化的理解其实是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并且越往国际走这一点其实会越重要。当时我跟马可创立这个品牌以后确实很辛苦,我们从十几万开始起家,一点点地摸索着做。那时候我们就在寻找一些我们自己的语言。“例外”做到第十年的时候开始又叫做“无用”,为什么做“无用”呢?马可问过我一个问题,说赚钱干什么?我说赚钱是买自由。什么是自由?就是用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后来我们到了那个时期就可以做“无用”,就可以完全做艺术的东西。后来我发现做完艺术方面的东西以后还不是特别能满足,于是我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跟消费者有一个特别好的交流,能够把我们的理念和价值观,和消费者有更好的交流。

后来我开始做书店,因为书是一个特别没有阶级,没有门槛,没有钱多钱少的分别的生活场所。然后开始筹备做书店,我尝试过在北京做生态店,但是那时候都不专业,后来有机缘跟“诚品”的总经理合作。“方所”的创立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设计观念对我来讲是影响很大的,比如说所有的品牌跟企业都是在有限条件下,再去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就是设计思维。所有的问题,不管是社会性的问题还是产品的问题,其实设计都是要有更好的解决方案,都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的最的好解决方案。开了“方所”以后我发现面对的群众面会越来越大,面对的世界也越来越大,其实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就看到很多城市没有书店,甚至说我们书店被互联网给替代了。“方所”现在每年接待大概150万左右的客人,这点我根本没有想到,当初就是想着完成自己的一个梦想,后来才有了三年后成都的5500平方米。当这个空间越大,其实作为一个设计师的企图心就越大,特别想去解决一些,通过自己能力去把自己价值观和审美观放到其他的领域里。

 

未来的“理想家”

翁菱:我们还是回到原研哉带来的“HOUSE VISION探索家”项目。其实每个人心里面都有一个理想的家。我还记得七年前原研哉到我家里做客的时候说:“我想在中国做一个关于未来的理想家的项目。” 紧接着,他的“理想家”项目就在日本落地开花了。如今终于这个项目在中国也实现了。今天现场还有三位参加“HOUSE VISION探索家”项目的设计师,有请三位分享一下你们的设计理念。先请MAD的早野先生。

 

早野洋介:这次我们有幸能够参加本届“HOUSE VISION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我们其实也是跟原研哉先生有常年的合作。我们知道自然界当中或者影响我们家居的有风雨等等自然现象,我们一直在思考跟家居,跟自然之间的界限如何去界定。这次我们有幸跟汉能集团合作,汉能正好是在中国国内从事太阳能这种自然能源的一家企业。我们借助汉能的技术与实力创造了这个作品。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进一步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思考下去。

翁菱:谢谢!刚刚原先生放了MAD设计的房子了,那是一个敞开的,特别舒适自然的空间,那天我们一帮朋友在那里坐了半天。下面有请青山周平先生分享一下。

 

青山周平:其实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13年了,我一直在探索北京和中国新时代的家。我也一直在思考这13年来我为什么在中国做设计,我在中国做的设计和我在日本做的设计不一样。我在北京胡同里看到北京有趣的胡同生活方式。现在很多房子都空出来了,空间越来越小。我在这样时代来到中国,看到很多人买不到房子,只能买20平方米这样的房子。如果没有买房子的话都没有办法上学,诸如此类的情况比比皆是。现在年轻人在房子这个问题上越来越困惑。然后在北京的胡同里,我看到人们住很小的房子,没有卫生间,但是外面的胡同空间变成了他的客厅,他们用外面的卫生间,用外面的厨房,他们在外面喝茶,喝咖啡,剪头发。这个正是我认为的未来!我觉得在胡同里看到的是一个未来,那我就把这个感觉的东西创作出来。这次的作品对我来说是胡同生活方式的未来版,他们房子特别小,但是外面有丰富的共享空间,通过这样一个共享空间,我们成为每一个个体,就是通过这样新的共享的生活空间,共享的生活方式,我们有可能变成一个新时代的家庭,或者新时代的家族。这也是为什么这次的项目叫作“新家族的家”。

翁菱:下面有请孙大勇先生分享一下他的设计理念。

 

孙大勇:大家好,我是建筑师孙大勇。特别高兴能够参加这次原先生的“HOUSE  VISION探索家”项目,我是和MINI品牌创造的10号展馆,就是刚才大家看到的最后一个作品。因为MINI品牌提倡“小组记忆、大生活”, 这个也变成我们今天的人不得不面对的生活问题。这不仅是生活质量问题,也是环境问题。城市在不断的扩张,空间越来越有限,分配到年轻人个人身上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在小空间里就要限制住我们想象,限制住我们创造,是不是我们要委屈于这么一个狭窄空间里,我觉得这是MINI希望带来的一次探讨。所以这次创造相当于在很极致的空间里展开想象。当然MINI和我合作不仅是功能上合作,也是文化上的碰撞。因为我们看到两个很小的MINI  HOUSE放在不同环境中,不同人有不同的记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让MINI这个设计跟北京生活、中国人的生活有关系,也是我们关注的。

刚才青山先生讲胡同,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办公室在这附近,我在胡同生活好十几年。MINI这个形式我们经常见,之前我们住的是大杂院,和邻里玩乐,但是经过几十年发展,我们大四合院变成大杂院,失去了公共功能,这个情景触动了我创造时候的灵感。面对着城市快速发展,未来的更新,我们如何保留胡同的生活,我一直在困惑。所以这次带来的这个作品就是希望能够把四合院临时的结构转换成一种空间装置,它变成了一个潜望镜。我们以前住在院子里都是被高墙屏蔽在外面,和外面世界屏蔽开。而且小时候我们在这里成长有很多玩耍的痕迹,荡秋千,玩儿铁圈等等。在未来如果这些空间回归到人公共使用的层面,我们可以在公共装置下,在院子里还能看到过去结构,还可以看到更远处风景,还可以荡秋千,找到童年回忆。所以我给这个作品起名“望远家”,希望大家在这里生活时候不光可以看到城市风景,还可以看到内心的回忆。

理想家园的建造

翁菱:谢谢。原先生刚才说他更像是一位总编辑,他其实是一个愿景家。他邀请的设计师在他的“理想家家”号召下确实都做出了特别像艺术作品一样的家园设计。我昨天读到一篇《南方人物》对原研哉的采访,他们非常巧妙地切入到关于原先生的一个点,那就是他自己居住的空间,他的家。我想请原先生分享一下他们的家,他们自己理想家园的建设过程。

 

原研哉:今天我本来没有打算谈这个HOUSE  VISION的话题,但是这个话题已经转到这里了我就不能回避了。我的夫人和我完全相反,我是一个不喜欢多余东西的人。可能大家认为我们家里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但是我夫人在家里可以说是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钟表还有很多的垃圾桶,然后她的餐巾纸盒也都有很好的装饰的东西在上面。要接待客人的地方尽可能简洁一些,但是其他的地方会有一些,比如说红色的钟表等等,还有很多。

你要问到理想的家,实际上这相当于你和一个理想的伙伴合作,实际上并不好玩。大家也会有这样的感想吧,如果说你的另一半也是太理想一个人的话我觉得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或者说不好玩了。那反而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会给你带来很多不同的乐趣和动力。那家需要的是舒适,然而并不一定是很舒适的地方,但至少它应该给你很多新鲜的刺激,给你很多欲望,我觉得家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舒适感实际上并不好玩,没有太大的意义。“HOUSE  VISION”展这些东西不是展示给你明天就想去住的空间,而是你会想这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但是它的确是会给你很多新鲜的刺激。家如果这样的话我觉得更有意义吧!

 

翁菱:金井先生,请问您作为无印良品的董事长,您整个家里全部都是用的无印良品的产品吗?

 

金井政明:这个毫无疑问,的确是。我这样回答你满意吗?(笑)就像大家所说的,大家都喜欢旅行,原研哉先生可能也是这样。而我是比较麻烦的一个人,不太想去世界各地。我觉得夫人在家就足够了,我可能跟他们都不太一样,不是一个类型。 原先生的家我也去过,也看了很多宝贝的东西。与原先生的家相比,我的家真的是一个东西很少的家,但是我非常满足。我有很多书,而且摆的非常乱,到处都是,前面、后面都是,而且没有整理。但是我会感觉到很安心,我觉得安心可能对家来说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会让你感觉到非常舒服。我对家的理解就是这样!

未来设计的关键词汇

翁菱:如果说未来理想的设计关系到几个词汇的话,刚刚金井政明先生已经谈到几个词汇了,不管是无印良品也好,还是全人类理想的设计也好,都希望传播给大家去关注的这种概念。我想问一下在座嘉宾,你们觉得关于未来的设计最重要的三个词汇是什么?

 

毛继鸿:第一个词汇其实是我担心的,就是人工智能,它代表了技术性的毁灭。第二个,对于未来的生活来说,一定需要是安全的,最后一个词汇就是健康。

 

金井政明:刚才长城会的同仁告诉我,我们人类,不能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们人类现在是不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我们应该谦虚,谦逊,这是第一个关健词。第二个关健词要努力工作。第三个就是要自由,让自己自由。

 

朱钦骐:我觉得未来的设计对整个大自然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大概就是“环保”,设计对环保应该非常重要。另外还要回归自然和拥抱科技,这三点在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原研哉:刚才我谈到了自己的家,我觉得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建造自己的家园这件事情本身还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买一个古旧的住宅,那我自己就是住在这样一个住宅里,我自己真的是用心地、努力地建造自己的家园,比如说灯光、地面还有材质。实际上我本人对于建筑并不是十分内行,但是我努力了,我用心了。刚才我也介绍了一下,居住在一个自己满意的空间当中,这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安全基地”。有这样一个“安全基地”,我才能够有基础让自己腾飞。就算是买一个古旧的住宅,那么通过双手把它进行翻新改造,让它改造成一个自己适合居住的环境,之后再去建造,进一步的去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安全基底”是所有的基础。

让我说三个词汇不太容易。能够让自己满足,这对我来说最重要。我也是一个实践者,因此我才思考了并同时发起了“HOUSE  VISION”这样一个项目。我想说的就是这些,谢谢!

 

翁菱:其实理想的设计,理想的未来可能是一个我们永远都在摸索的一条道路。理想就是无限,我们可能永无法达到,但却可以通过实践去无限接近,并以此为彼此带来启发。我们非常相信未来的设计,未来的家园,未来的城市。其实真正的理想设计都是建立在互相的协作、交流、携手的基础上的。 今天几位专家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们也希望在未来有更多不同学科的人来共同探讨理想的设计,理想的家园。谢谢大家,我们再会!

Episode 19 | “Kengo Kuma – What Will Be Left for the World?” – Kengo Kuma

share:

Episode 21 | Reexamining Human Creativity in the Wave of AI – Kai-Fu Lee, Yu Hong, Zhang Peili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