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About
  • ART CREATION
    • BCA&Chien Men 23 (2008-2013)
    • Jade River Talk
    • Arts China Union
    • Shanghai Gallery of Art(2002-2007)
    • CAFA Art Museum
  • URBAN REGENERATION
    • O2 PARK
    • Pavilions by the Seaside · Haikou
    • Da Mo Chang
    • 1 Jade River
    • QIANMEN EAST DISTRICT
    • The Grand Canal New Town
    • Chien Men 23
    • 3 on the Bund
  • TALENT THINK TANK
©2021 IDEAS

Art Creation

Jade River Talk

Episode 8 | A New Urban Order Based on Market Rules – Patrik Schumacher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我们应该勇敢的面对挑战和机会,我们应该为现代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就是建立建筑环境的秩序。”—— Patrik Schumacher

 

京城正值仲夏,近日阵雨连连,带来舒适的凉意。由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BCA)主办的第八期「玉河夜话」邀请到了扎哈建筑师事务所(Zaha Hadid Architects)合伙人Patrik Schumacher。他此次专程从伦敦飞来北京,分享他对世界城市化进程和未来设计的全新思考。

 

在Patrik Shumacher的带领下,这个伟大的事务所是否能如Zaha Hadid在世时一样,不断为这个世界带来新奇,带来突破,带来各种各样不可预知的可能性。在Patrik的讲演中,共同展开一场畅想与求索……


 

「玉河夜话」第八期嘉宾Patrik Schumacher

是否存在一个以市场规律为基础的新城市秩序?城市未来发展是什么样子的?建筑学未来的前景又如何?怎样适应城市的发展?

我认为过去30多年来地球上的建筑物几乎是没有任何美感的,有着高度的雷同性和重复性,这是一种垃圾化的建筑发展,没有任何秩序。然而这是不可避免的吗?身处城市高度集中的时代,我们希望有一个自由市场的秩序主导,希望建立一个有序的秩序。

我认为,只有以参数化为主导的理论才能促进未来的城市发展。2008年我第一次发表了“参数化主义”的理论,在过去几年中它得到了不断发展,挑战了过去的设计方法。“参数化主义”带来活力,带来创造的可能性。因而,我们志在通过这样的设计方法建立美丽的城市秩序,提高生活水平,推动城市化水平。

 

「玉河夜话」第八期现场

“参数化主义”的普适性

 

“参数化主义”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方面具有引导性的一个理论,它可以造就多变性、关联性,同时具有适应性,使建筑物及其周边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千百年来,传统建筑学是基于固有的几何图形,因而变得重复。然而曲线、曲面体等可造就富有动感、流畅多变的线条,更加接近自然的形状,同时满足多种功能的需求,因而可以建立各式各样的维度、形式与空间,带来更多互动和可视性,人们在这种环境当中可以进行更多的交流。所有的元素进行交互,成为所谓的“高功能性建筑”。

参数化的设计方法也可应用到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建立一个新系统,将道路交通、周边建筑及城市景观相互适应,达成非常自然的图景。

时尚设计同样非常重要,它带给人们身份认同,服饰、配件、珠宝,处处关乎自我意识的传达与交流。我们也与Georg  Jensen合作,通过参数化的方法设计了许多不同凡响的作品。

我们拒绝复杂性,拒绝所谓的视觉的混沌。人们在空间的不同角度收获不同的内容,那么这个人就可以享受空间所带来的快乐与美感。另外,曲线赋予建筑可辨识性,而这无疑是对建筑本身、对城市空间以及对所出其中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所创造的东西是无穷的。我非常希望能有更多建筑师跟我们一起在同样的原则下工作,更好地改变全球的建筑环境,带来更多多元化的建筑,带来更多创新性,就是参数化主义的建筑。

参数化主义的原则是非常清晰的,是普适化的。我上面提到的这几点在建筑、时尚、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原则上是可行的,但实际当中需要更多的努力。我们需要整个社会的运动,需要整个建筑学界的运动。所以我们需要培养新一代的建筑师,需要新的东西掌握参数化理论,掌握电脑技术,掌握微电子技术,需要学界共同努力,来推行这样的主义。

「玉河夜话」第八期现场

 

“参数化主义”视阈中的未来城市

 

我想这是我们未来的方向,就像大自然的规律一样——新的生物组织,新的生物结构,新的生态圈等等。参数化主义的原则如出一辙,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力量。

生物体中各种不同功能是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的,我认为复杂性、多样性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场地需要应用新理论,我们需要应用新的设计实现场地功能多样性。所以我们需要理解背后的原则,理解自然世界的一些限制。我们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加速建筑学进化的过程,依靠智能化建立一种新的建筑物,来实现不同功能。

“参数化主义”是正在发生的,它应该被应用到所有地域、所有尺度、所有功能。我认为我们应该通过“参数化主义”实现空间的秩序,进而实现社会的秩序,继而影响社会的习惯,推动文化发展。而这些都仰仗于城市空间秩序的构建,城市是巨大的社会演变的排序机器。

城市涉及几百万人乃至几千万人在社会当中的相互合作与协同,所以这是一个高度结构化、高度秩序化的一个产物。作为建筑师,我们需要智能地创新地提高建筑环境的秩序,从而适应更先进的社会体系。所以我们建筑师需要主导这样一个排序的过程,要传达秩序。我认为社会秩序是通过交流的界限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物理界限来实现的。

作为设计师需要在建筑设计内设计不同层级实现功能区分,实现社会秩序的发展。紫禁城的排布,就像一个棋盘。我们在这样一个逻辑的基础上,有非常多的创造力,有不同的选择,因为有背后逻辑,可以演变出不同的设计。

 

「玉河夜话」第八期现场

 

建筑语汇的构建

 

如果事情变得多样,我们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导向问题。世界上有亿万人口,如果自由当先,那么社会秩序往哪走?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秩序,这个秩序不是客观的,而因主观变得完全不同。所以需要有合作与协同。现代主义建筑面临的主要问题,我把它叫做的“动态的平均分布”,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不同形状的大建筑物,你或许可以辨别几个标志性的建筑物,然而它们彼此之间并不相容。

在空间的沟通上,视觉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用工具去解决交流的问题,这是我们核心的能力。我们建筑设计中有三种不同项目,机构式的项目、现象化的项目、符号化的项目,这就是当我们能够看到建筑当中的不同元素,这些元素是可以跟踪的,并且形成了不同的建筑语汇。

语言可以系统构建,这样一个话语是区域生产化的。我想更多地谈谈语言中的亲密性,在人际交流中可以实现,我想在现在的建筑环境中也应该这样去做。因为当下信息密度不断提高,我们现在拥有一个完全结构化的、或者说组织完善的语言。通过这个语言我们可以去提问,这个语言也可以展示我们的存在感。

有人提出,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材料革新,目前参数化建筑所使用的材料都是既有的,如何实现这种革新呢?我认为使用什么样建筑材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新的建筑材料我觉得是指向新的建筑结构,我并不关注这个,而更多的是关注外形、关注秩序以及中间的交流,这些是更加重要的。

「玉河夜话」第八期现场

 

城市秩序的发展与变迁

 

回看城市与建筑的发展历史,呈现出不断渐变和区分化。起初所有事情都是传统化的,然后建造城邦、建设国家。最初的建设就是一个简单的环形,几百年间,我们不断用弓形,环形,扇形去变化和重复进而发散。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给世界带来新的建筑风格,有更多的多元化,功能性和复杂性都在提高。而后现代主义是改变了世界,20世纪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地球上的事情都是完全和前几百年不同的。也许500年之后可以看到这样的城市布局,在不断进行流动和加速,这一进程在不断地发生变革。

原本城市是有中央统一的规划。现在释放了更多的复杂性,并且是从自下而上的市场化的进程,但是现在建筑无法应对这个变化,我们作为建筑师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看到城市规划就是重复的、无序的。我们可以看到东京像垃圾场一样的存在,视觉上是非常混乱的。跟巴西利亚相比,纽约、伦敦、东京这些城市确实相当混乱。然而巴西利亚无法复制,因为它是新城邦。东京这些城市只能通过地标性建筑来识别,而无法识别城市秩序,就无法进行更好的功能实现,所以是有问题的。谈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有创新、有合力,更多和本地进行结合。

伦敦现在一共有500多个在建的工地,有200多个塔楼,还有200多个在规划,所以这是很大的机会。可惜伦敦的官僚浪费了这样一个设计的机会,他们的设计理念是错误的,是在做不断的重复,无法更好地统合城市。离散的范式是有问题的,对于一个智慧楼宇来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现代主义。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一个范式,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很多机会白白浪费掉了,没有更好地利用在建的规划。

规划当然不是无政府主义,而是应该由市场力量主导自我建立的。我们现在有很多编码,可以对很多东西进行分析,我们有更智慧的方法去解决原来的一些问题。我想一个新的解决方式就是不要去给每一栋楼贴标签,而是让规划和社会发展相一致,要有更多的团体行为、自发行为,更多的尝试、试错,然后再做得更好。通过这样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城市的秩序,并且这就是我们想从市政规划者方面得到的一些回应。

「玉河夜话」第八期现场

 

21世纪需要参数化主义

 

历史上不同文化有它自己的设计目录和方法论,参数化主义就是21世纪需要的,并且已经在涌现,现在备受攻击。现在和后福特主义相一致,需要集中高效的凝聚经济,这是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同的,而是以市场经济主导。我们的设计不能去阻碍文化的发展,那么问题是能不能进行改革,参数化主义的程度是否在当前社会状态下可行,答案是肯定的。现在已经是一个现实了,我们有这样的工具和算法,能够自下而上、自我组织地进行具有复杂性的参数化主义设计。1980年左右,大尺度城市扩张在先进经济下消失。现在阻碍了经济发展,而城市化的消失就是目前的境况。

我们现在的许多城市都没有可识别度,城市的标志消失了,身份就消亡了。诸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复杂度很高,但是是可以去预测的。不要让城市成为“垃圾”,而应成为一个不断集群的组织。我们不能回到大自然中去生活,但是我们可以效法自然去设计,让城市变得不可预测,让城市成为我们繁荣的引擎。让更多设计师和建筑师推动“参数化主义”的建设,因为这是高度有创新性的设计。

「玉河夜话」第八期现场


“相逢不必匆匆”—— 胡德夫和朋友们在玉河

「玉河夜话」第八期的“After Party”是由台湾民歌之父胡德夫即兴带来的主题为“相逢不必匆匆”的音乐派对。

 

“匆匆,匆匆,一年容易又到头,

韶光逝去无影踪。

人生本有尽,宇宙永无穷…”

 

胡德夫那浑厚而疏朗的歌声甫一响起,来到玉河的朋友们便从上半场建筑讲座的学术氛围中随之潜入了音乐的梦河。刚刚做完心脏手术的胡德夫,完全看不出任何倦怠,在玉河这样的亲密朋友聚会中挥洒他的激情。他从那首著名的《匆匆》唱起,渐渐将大家带入到《哈利路亚》的大合唱中,而后在几首台湾少数民族民歌的一唱一和中,邀大家进入了纯粹的欢腾。而青年古筝演奏家路西儿与笛箫演奏家张笛的倾情即兴伴奏,也为这场音乐派对增添了许多妙趣。在玉河,派对永远都是愈夜愈精彩,这次也不例外,朋友们和胡德夫欢歌笑语至深夜…

 

胡德夫及夫人

笛箫音乐家张笛

古筝音乐家Lucy Luan

「玉河夜话」第八期现场

「玉河夜话」第八期现场

Episode 7 | Roads and Souls – Lu Peng, Zhang Xiaogang, Zhang Yang

share:

Episode 9 | Tan Dun: Music and Film | In Memory of the Master Composer Toru Takemitsu – Tan Dun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