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About
  • ART CREATION
    • BCA&Chien Men 23 (2008-2013)
    • Jade River Talk
    • Arts China Union
    • Shanghai Gallery of Art(2002-2007)
    • CAFA Art Museum
  • URBAN REGENERATION
    • O2 PARK
    • Pavilions by the Seaside · Haikou
    • Da Mo Chang
    • 1 Jade River
    • QIANMEN EAST DISTRICT
    • The Grand Canal New Town
    • Chien Men 23
    • 3 on the Bund
  • TALENT THINK TANK
©2021 IDEAS

Art Creation

Arts China Union

Yan Peiming

翁菱对话严培明

时间:2010年5月、10月

地点:上海 、巴黎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我所关心的只是人的问题。人,创造了一切,也破坏所有一切,人是动物中最残酷的。今天的世界已经瞬息万变。我无法判断这种巨变是好还是坏,我只能画我看到的。”——2010年春天,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艺术家严培明为法国馆创作了21幅铜板丙烯画,正反面都画有黑白儿童肖像。这42幅单色肖像画的都是上海世博会建筑工人的孩子。综合艺术策展人翁菱与严培明的这段《艺文中国》对话就是从关于孩子的肖像展开的,站在这组《上海儿童》面前,翁菱感慨作品并非指向单纯和快乐,画中人的表情似乎承载了太多的漠视和不平。严培明回答说:“我没有什么好歌颂的。”

严培明是最具国际知名度、最早进入西方艺术界和艺术市场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他以肖像的形式关注生死和社会问题,作品气势磅礴,饱含社会体悟,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坚定、最不妥协的画家之一。1987年严培明以一系列“反肖像”的单色系列肖像引起艺术界的瞩目,2009年成为第一个于有生之年在卢浮宫举办个展的当代艺术家。

严培明的画作常常以肆意到行将崩裂的笔触,通过“破碎”的面容和强体积感的塑造,将肖像人物的强势地带到现场。画中人喷薄而出的气息往往成为一种内在人物精神的外在体现。他试图以“人”覆盖一切:人性的、信仰的、社会的。他将赤裸的生命体验和能量,毫无保留地投射给画布上的人像。

盛名之外,严培明跌宕的人生经历或许更加富有传奇色彩。在12年前的这期访谈中,他向翁菱坦言,20岁离开家乡上海奔赴法国,“只是很单纯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从小口吃的他,与世界沉默相对,画画是他唯一的自由国度。到法国后考入第戎国立美术学院,边在饭店打工洗盘子边做艺术,在80年代中期同学们纷纷投入到装置和行为艺术的风潮里,严培明坚持着自己最热爱的绘画。一次去阿姆斯特丹看梵高画作的经历彻底启发了他,此后他恍然中发觉,黑白静物,大笔触,已经成为他的画作区别于他人的特征,而这正是他想要的,他强烈的悲剧意识和情感终于有了留藏之地。

2010年秋天,翁菱亲赴巴黎为这期《艺文中国》的制作展开进一步的访问。谈及严培明在卢浮宫举办的个展以及他为此所选择的主题,一切仍与直面死亡相关。灰色的“蒙娜丽莎”被置身于骷髅之间,两侧墙面,画家用自己想象中的垂死肖像直面他已逝父亲的画像。他告诉翁菱,一次次地这样去画,“不是因为怕死,而是因为怕不能活。”

此后的2014年,严培明的新作展“这样死,这样活”回归大展在翁菱主持的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玉河新址开幕。在这个意象浓烈而驳杂的大展中,严培明仍延续着他个人的体系。他说他不追求前卫,“只是在画室里做点自己的事情而已”。在他直率的表达之下,交叠的生命意识在涌动。他从不遮掩野心,在出入国际艺术殿堂后,他仍认为这只是刚刚开始。

Yang Fudong

share:

Xu Jiang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