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About
  • ART CREATION
    • BCA&Chien Men 23 (2008-2013)
    • Jade River Talk
    • Arts China Union
    • Shanghai Gallery of Art(2002-2007)
    • CAFA Art Museum
  • URBAN REGENERATION
    • O2 PARK
    • Pavilions by the Seaside · Haikou
    • Da Mo Chang
    • 1 Jade River
    • QIANMEN EAST DISTRICT
    • The Grand Canal New Town
    • Chien Men 23
    • 3 on the Bund
  • TALENT THINK TANK
©2021 IDEAS

Art Creation

Arts China Union

Xu Bing

翁菱对话徐冰

时间:2010年1月

地点:北京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艺术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艺术是诚实的。即使艺术家想表达的东西是不诚实的,也会被诚实的艺术反映出来。” 这是2010年初《艺文中国》系列访谈刚刚推出时,艺术家徐冰作为前几位受访嘉宾之一与综合艺术策展人翁菱对话的片段。彼时徐冰刚刚结束国外18年的独立艺术家生涯,回归剧变中的中国两年多,以艺术为媒介的求索道路正在一个新的阶段徐徐展开。

徐冰是中国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十二年前的这期《艺文中国》访谈中,翁菱跟随徐冰回到了她熟悉的中央美术学院,在冬日的校园中展开了这段珍贵的对话。徐冰以极为坦诚的讲述,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和创作历程。从北大校园的童年记忆,到80年代中期美术新潮时期开启《天书》;从90年代初作为荣誉艺术家远赴美国,耗时四年完成了“天书计划”,到随着一件件杰作问世被授予麦克阿瑟天才奖;从纽约的工作室目睹双塔的倒塌而创作《何处惹尘埃》,到后来以更为丰富的创作面向展开介入社会的题材;从受邀回国,到反思东西方教育与艺术实践……在翁菱不断的追问之中,这次访谈以多元视角记录下了那个时期徐冰的不同侧面。

将艺术融入对社会良性变迁的实践一直是翁菱所创立的IDEAS艺文创新的使命。这次对话中,当谈及徐冰和儿童共同创作的以恢复肯尼亚绿色环境为主题的“木林森计划”,及其回国后以建筑废料创作的《凤凰》时,两人感慨良多。徐冰坦言孩子其实和当代艺术很近,正因为当代艺术本质就是没有被知识化的东西,而他自己也在多年的创作磨砺中逐渐悟出了“不把艺术太当回事,才能真的为艺术领域带来新的东西”。

过去这些年来,徐冰的确以这样的信念持续更深入地介入社会题材。“我不顾虑艺术样式,什么样式、材料我们都可以用。艺术的核心是思维,是社会现场。你必须先找到你对社会和世界的敏感,才能导致你的艺术方法论的改造。” 

2021年末,徐冰50年艺术生涯中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展览《徐冰的语言》在浦东美术馆开幕。与传统的回顾展不同,这次展览着重呈现了与文字语言和艺术语言相关的作品,展现出徐冰借用东方思维转化出的独特艺术语言。在2022年夏天亮相的《引力剧场》则似乎提示着人们,面对多元化的视角,保持开放和谦逊的态度,并由此寻找形成“共同视角”的可能性。据悉,徐冰曾想把这件作品命名为“文明的抻力”。他想表达的是对当下世界状况的一种感受,“当今世界是撕裂的,不同文明之间互相纠缠和冲突,却似乎找不到解法。” ——正如在12年的这期《艺文中国》中他谈到的:“艺术其实真的是很宿命的。” 无论如何,艺术都是一个如实的展现。

Xu Jiang

share:

Wu Wenguang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