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About
  • ART CREATION
    • BCA&Chien Men 23 (2008-2013)
    • Jade River Talk
    • Arts China Union
    • Shanghai Gallery of Art(2002-2007)
    • CAFA Art Museum
  • URBAN REGENERATION
    • O2 PARK
    • Pavilions by the Seaside · Haikou
    • Da Mo Chang
    • 1 Jade River
    • QIANMEN EAST DISTRICT
    • The Grand Canal New Town
    • Chien Men 23
    • 3 on the Bund
  • TALENT THINK TANK
©2021 IDEAS

Art Creation

Arts China Union

Wu Wenguang

翁菱对话吴文光

时间:2010年7月

地点:北京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十二年前的夏天,吴文光打开草场地工作室的大门,接待综合艺术策展人翁菱的造访。他穿着与文慧共同创办的生活舞蹈工作室的服装,一件黑色的T恤,背后是手写体的“生活舞蹈”,前面印着“100%LIFE,零%ART”——不要艺术作品,要走进生活里,回过头看他的实践,这行字恰好也成了精简的总结。

把摄像机给10个村民,教他们简单的使用后,让他们自己选择题材,拍自己的生活。摄像机在这些远离“主流势力”的普通人手中,开始用自己的声音说话,这是他发起的“村民影像计划”;他拍下县城里的大棚舞团,这里有农民跳舞、唱1元、2元一首的流行歌曲,这是县城乡村最有生命力的场景,其中当然也有人性、社会残酷的部分;北漂的艺术家、画家,这些爬摸滚打、有上顿没下顿的年轻人也是他拍摄的对象,在他看来,他们和农民面临的处境没什么两样——这部充满野生、鲜活的纪录片《流浪北京》让他受到世界的关注,开创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先河。

但这些外界的关注丝毫没有给他带来成就感,他关注的永远是自己的内心。他困惑当下的创作者是不是把作品看得太重要了?“作品不重要,东西做完了就是垃圾,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别人的看法我不操心,我只关注自己还能不能继续被改变,继续往前走。”他说,艺术圈很多人把作品像羽毛一样小心翼翼地爱护,“我希望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如何在漫长的时间里面,孤身一人把这件事做下去,是吴文光认为年轻的创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他在草场地的空间,给了这些年轻人一个互动、交流想法的地方。也在这里,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民间影像档案的计划,寻找民间的口述和影像。

过去几年来,如同当年他所说的,很少在媒体报道和各类讨论中找到他的身影。去年,他罕见地接受GQ的播客邀请。节目里,他聊到纪录片是他的“河道”,让他超越了生命之所限,获得一种永恒感。“人如果能找到一条具体的河道,就能有获救和重生的感觉。”这与十二年前这场谈话的尾声,他聊到的“深度或极度的悲观,换来的是更大的热情”,似乎是延续性的、另一个阶段的感受。

Xu Bing

share:

Wang Xiaoshuai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