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About
  • ART CREATION
    • BCA&Chien Men 23 (2008-2013)
    • Jade River Talk
    • Arts China Union
    • Shanghai Gallery of Art(2002-2007)
    • CAFA Art Museum
  • URBAN REGENERATION
    • O2 PARK
    • Pavilions by the Seaside · Haikou
    • Da Mo Chang
    • 1 Jade River
    • QIANMEN EAST DISTRICT
    • The Grand Canal New Town
    • Chien Men 23
    • 3 on the Bund
  • TALENT THINK TANK
©2021 IDEAS

Art Creation

Arts China Union

Tan Dun

翁菱对话谭盾

时间:2010年6月

地点:上海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它存在了几亿年,但从来没有人听过。它在风里、树里,在叶子里。”纸被分成五十多种形态的声音,归纳在音乐结构之下,成为交响乐的肢体,回响在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新落成的音乐厅里——这是2010年夏天,谭盾向综合艺术策展人翁菱聊起《纸乐》的创作故事,这也是那场珍贵对话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一。

除了享誉国际的作曲家、指挥家,谭盾身上还有太多的光环:先锋艺术家、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奖获得者、08年北京奥运会音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亲善大使,创作了《卧虎藏龙》、《英雄》为人熟知的电影配乐等等。但他最富有魅力的,是他的真诚和对创作的痴迷——这些品质在《艺文中国》和翁菱的对谈里淋漓尽致地体现。

在音乐的创作里,比起乐理和规则,他更相信生理上直接的感受。身为湖南人,他聊起湖南腌肉的“七度理论”,腌肉被封存在罐子里放在粪池底部——那里的温度永远七度,在没有冰箱的年代,这是腌肉最好的温度,“你不认为这很音乐性吗?”在这段谭盾式的对话中,可以窥见他在标签光环背后,是一个能在庸常里刨出生动与灵气的人,这也穿插在他的生活中。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生活的时光,与艾未未上街“捡皮鞋”,和徐冰聊各种奇怪的想法,把街头的实验音乐、嘻哈、摇滚、有机音乐等元素放进国际殿堂级音乐厅里,他坦言自己有“玩心”,这种热烈、源源不断的艺术创作能量,往往会忽略了他还是哲学系学生:“声音和颜色对我的撞击,远远比哲学和故事要来得强烈”。

谭盾还把这份“玩心”扩大到不同领域,打破人们对于音乐的想象。在80年代,他大胆地把《牡丹亭》用电子乐的形式演绎,在维也纳歌剧院首演;他会因为李白一句“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感悟大自然的声音如此之美丽,做音乐还要琴弦干什么,“玩”出了纸乐、陶乐、水乐。做陶乐的时候,他收集了世界各个地方的土,“在刨土的时候,看到了声音,也听到了地球的颜色”。

2020年,谭盾历时6年十数次拜访敦煌创作的《敦煌·慈悲颂》完美收官;同年,他还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创作主题曲《和光同春》;今年的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谭盾被邀请作为开幕式音乐总监……谭盾用音乐铺就了一条当代的丝绸之路,他将东方的音色带入西方的音乐系统,添加了更为丰富多样的层次,将东西方的精髓融于一体,在“1+1+1+1+1……=1”的融合下,绘制了一幅独特的音乐地图。“永远相信自己”或许是谭盾完成这一切的底气,“这是巨大的缺点,但当你想成为艺术家,这是必须要有的财富。历史只记载信仰自己的那些人和思想。”

Wang Jianwei

share:

Sui Jianguo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