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About
  • ART CREATION
    • BCA&Chien Men 23 (2008-2013)
    • Jade River Talk
    • Arts China Union
    • Shanghai Gallery of Art(2002-2007)
    • CAFA Art Museum
  • URBAN REGENERATION
    • O2 PARK
    • Pavilions by the Seaside · Haikou
    • Da Mo Chang
    • 1 Jade River
    • QIANMEN EAST DISTRICT
    • The Grand Canal New Town
    • Chien Men 23
    • 3 on the Bund
  • TALENT THINK TANK
©2021 IDEAS

Art Creation

Jade River Talk

Episode 5 | “The Resurgence Beneath the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Slogans” – Zi Zhongyun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2016年3月13日夜,春天的玉河碧水微澜,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与Georg Jensen Hus共同发起的「玉河夜话」新年第一回如期举行。这次我们请来备受尊敬的学者和美国研究专家资中筠先生,分享她的最新思想洞见。当晚,睿智的资先生从她最近的所思所想漫谈开去,和听众一起重审那些在弘扬传统口号下泛起的固有思想和形式主义,尤其是反映在婚姻观和所谓的“孝道”上的女性问题。


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总监翁菱女士与资中筠先生


资中筠先生

在现代化和经济发达的当今社会,深入探讨女性问题绝非易事,可正如恩格斯所言,“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天然尺度”。女性问题看似是两性之间的陈词滥调,实则综合反馈了例如社会福利、经济发展、价值导向等许多交缠影响的社会因素。

 

资中筠表示,一个时期以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倡导下,沉渣泛起,其中女性问题、婚姻观和“孝道”,是突出的两个表现。关于婚姻观,资中筠首先分享了一段她父母的往事。资中筠的父母成长在中国社会和思想变化最为巨烈的年代。她的母亲出生在1900年,赶上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兴起的女校,学了蚕桑专业,毕业后力行科学救国,成为了中国最早的职业女性之一,而她的父亲为了逃避老家的包办婚姻选择赴日留学,两人道义相许,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长大的资中筠,耄耋之年,面对近些年兴起的“做得好不如嫁得好”、拜金主义、婚姻买卖化等观念,不禁感慨,比一百年前,社会观念竟如此倒退,并觉得哪怕仅仅作为一个个体,也必须有所发声。

资中筠先生

在她看来,现在婚姻观的倒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婚姻成了两家家长的事,不再是两个年轻人的私事了,这是倒退之一;二是为人父母者不再指望女儿能够自食其力,反而把幸福寄托在对方家庭的经济条件和背景上,这是倒退之二,甚至连男青年本身的人品、才能都不如他的家境重要,这更是大大的倒退。而反观历史,中国的女性的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从晚清到“五四”,在新文化运动中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广泛的承认,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比如周作人和鲁迅兄弟、蔡元培、胡适、和陈独秀,都有倡导之力,他们很关心女性问题并且写过很多文章为之鼓与呼。因为他们认识到男女平权问题是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承认平等、自由的原则,就不能忽略妇女的平等、自由。

资中筠先生

资中筠接着打趣道,她在清华读书的年代,女同学只占全校学生的十分之一,但即使这样的情况下,若有一位男同学追求她的时候讲,他家里很有钱一定呵护珍惜她一辈子,她会认为是莫大的侮辱,因为这样的追求方式是在暗示女性没有自食其力的本领,是很落后的思想。当然当时的男大学生也不会这样说。然而这种婚姻观和价值观,在当下的社会却反而开始大行其道,甚至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主流媒体和庙堂之上。

资中筠先生接着谈到了当下沉渣泛起的另一方面,即逐步沦为虚伪形式主义的孝道。 现在弘扬孝道变成了宣扬传统中的糟粕或有违人性的东西,比如《二十四孝》和《列女传》。传统文化中的很多风俗和典范故事,在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适应了,比如清明扫墓的习惯本是为了缅怀先人,如今却兑变成了厚葬烧纸,进而催生出了墓地买卖的情况,这种现象便与中国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是相悖的。诸如此类的沉渣泛起,也让亲眼见证过这些不正风气卷起的影响力的资中筠非常震惊。

谈过女性问题的症结后,资中筠最后感言道:“我的朋友里有很多都是主张自由民主的,思想当然是很先进的,他们大多数都有共同价值观,对于人类的前途,对于自由民主平等,这些都对我们谈得来。但是这些男士们几乎很少对妇女问题有兴趣的,就是说对于现在的这种不正常的妇女观和婚姻观好像都比较麻木,还不如上一代的受过现代教育的男同胞。一个社会弱势群体想要解放和取得平等的权利,光靠自己斗争是不够的,是要全社会共同争取,特别是处于强势和主流地位的群体起到作用,就像美国的黑人解放运动中白人自由主义者起了很大作用一样。”

资中筠还表示,并不是不考虑当下的女性在职业与家庭之间的实际问题,这要靠政府政策和社会措施来解决。例如,带薪产假、托儿所、幼儿园的完备。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一个老板考虑成本,当然不愿多用需要照顾产假、或常要为孩子而请假的女职工。这需要在税收或立法方面有所倾斜。这又是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所以男女平等的问题是全社会综合治理的问题,只是一百年了,中外都有过不少好的经验,总该有所前进,而不是听任丛林法则起作用,甚至以“弘扬传统”为名,行回归封建之实。

嘉宾资深出版人董秀玉表示,当下的女性问题实际上是在社会巨变之下,女性如何保持独立人格、自立自强的问题,女性问题在当下中国是许多不同因素的爆发点之一。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西方文化推崇自由平等,而中国文化中氏族则是凝聚社会的核心,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保持独立人格就受到社会多方的牵制。关于孝道,董秀玉还认为当下现实中更多是倒过来,长辈“孝顺”孩子,千方百计迁就孩子。

资深出版人董秀玉

资中筠补充道,妨碍自由的除了专制政府之外,最严重的就是社会风气。人都有一种从众的趋势,而当某种事情形成了社会风气,就不再能够理性对待。面对当下社会的糟粕沉渣泛起,资中筠也直言,从50年代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在她看来,反帝一直很强烈,反封建却很少提,好像更着重反“资产阶级思想”。现在依然如此。这个事实背后有很多复杂因素,今天就不谈了。

 

这次「玉河夜话」与不同于往期有关艺术与设计、城市与文化等主题的讨论,资中筠先生分享的是她正在关注的实际和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正如学者王联所感慨的:女性问题不像“民主”、“自由”、“公民社会”这些话题,人可以把自己抽离出来尽情谈论理念,这个问题直接触及每个人心里许多深层的想法,十分敏感,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敞开来表达。正因如此,资中筠先生这一席话,是难得听到的。

 

夜话现场

夜话现场

夜话嘉宾及友人合影

第二天,「玉河夜话」的主人翁菱在她的微信中写道:“春天的第一场「玉河夜话」相聚,资中筠先生的粉丝云集、群贤毕至。八十多岁的老人对社会问题的敏感与洞见让人感动,在资先生倡导自由、平等、独立的谈话中,我们得以再一次现场领略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精神风采。然而昨晚我也有些许的遗憾,由于平时对妇女问题思考确实较少,所以主持这次夜话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没能随着资先生将话题更好展开…但这个夜晚带来的思考是丰盛的,期待下次「玉河夜话」,再见。”

 

夜话嘉宾及友人合影

资中筠简介

出生于1930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原所长。资先生曾经参与创办美国研究杂志与中华美国学会,曾认杂志主编,是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同时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并任第一二届会长,1992年从社会科学院美国所退休后继续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除有关国际政治和美国研究专业著作外,有大量随笔杂文并翻译了大量英法文学著作。

Episode 4 | ” David Bowie: Turning Life and Death into Art…” – Zhang Youdai

share:

Episode 6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mmortality or Termination?” – Huang Xiaoqing, Tang Chao, Chen Jiaying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