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关于
  • 跨界思想
    • BCA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2008-2013)
    • 玉河夜话
    • 《艺文中国》
    • 沪申画廊(2002-2007)
    • 中央美院画廊(1996-2001)
  • 城市实践
    • O2 Park氧气场
    • 海边的驿站·海口
    • 打磨场
    • 玉河一号
    • 前门东区
    • 杭州大运河新城
    • 前门23号
    • 外滩三号
  • 人才智库
©2021 IDEAS

跨界思想

《艺文中国》

林兆华

翁菱对话林兆华
时间:2010年10月
地点:北京

“戏剧更多的是自我的表达,不能阐明的东西都可以偷偷摸摸搁戏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林兆华是中国前卫戏剧当之无愧的“大导”,他在上世纪90年代成立了林兆华戏剧工作室,是中国少数独立戏剧团体之一。2010年的《艺文中国》访谈现场,当时已经74岁的林兆华与综合艺术策展人翁菱在工作室里进行了一场对谈。回看影像,当时现场的气氛一如这位先锋导演的惯常的洒脱作风——真实、自由而犀利。

初为独立导演的林兆华与剧作家高行健合作《绝对信号》一举开创中国先锋剧场先河,他却说自己是“糊里糊涂当了导演”;外界形容他的“先锋”,在他看来自己的出发点很纯粹——只是想表达,而现成的东西没有,于是他去创造;改编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展现了中国戏剧的当代性,他坦言排《哈姆雷特》“不是为莎士比亚服务,只为自己服务”……至于成立工作室,林兆华没有太大野心,更不想为中国戏剧负责,只为了“偷偷摸摸排自己喜欢的戏。”当被问起每一位艺术家都免不了思考的问题:是取悦大多数还是服务少数?他的回答依旧十分“林兆华”:孤独是件好事儿,如果我要被大多数所赞同,那我就是和他们同流合污了。

过去十年来,无论是已有国际知名度的乌镇戏剧节,还是近年来初露锋芒的阿那亚戏剧节,外加各类综艺节目把戏剧人推到荧幕前……也许可以佐证一直处在边缘的中国当代戏剧正在被更多人看见——也许不。林兆华在时隔十八年后谈起1990年版《哈姆雷特》:“历史的偶然性经常开人类的玩笑,你今天是哈姆雷特,明天也许就是国王”,或许也是对中国当代戏剧的一段感性而准确的概述。

刘家琨

share:

林天苗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