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关于
  • 跨界思想
    • BCA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2008-2013)
    • 玉河夜话
    • 《艺文中国》
    • 沪申画廊(2002-2007)
    • 中央美院画廊(1996-2001)
  • 城市实践
    • O2 Park氧气场
    • 海边的驿站·海口
    • 打磨场
    • 玉河一号
    • 前门东区
    • 杭州大运河新城
    • 前门23号
    • 外滩三号
  • 人才智库
©2021 IDEAS

跨界思想

玉河夜话

jade river talk

2014年,天安时间迁址北京老城中心的玉河一号,翁菱创立并主持“玉河夜话”,以此为思想创新的发源地,以先锋的理念与跨界思维聚集各方有识之士对话,借由与政府、企业间的深入合作,携手活跃在世界各领域前沿的有识之士,为城市发展更新和可持续生态营造的实体项目共同出力。搭建从研究探讨、概念构建,到项目落地与呈现的全方位实践平台,与多个城市当地政府和企业深入协作,共同营造了多位国际著名建筑师联合设计的前门东区“打磨场”等城市核心区域的重要文化项目。

第27期 | 人文主义者的现在时 – 陈嘉映,西川

第26期 | “我希望这次疫情是对我们全人类的唤醒” – 何大一,汤超,冯俊兰

第25期 | 满怀绿色梦想的艺文城市主张 – Winy Maas,周榕,翁菱

第24期 |“艺术的能量像神来之笔,超出人的范围” – 沈伟,张晓刚,张亚东

第23期 | 时间这个迷 – 舒可文,小宝,许知远

第22期 | 艺术创作中的“柳暗花明” – 刘小东,杨福东,张扬

第21期 | 在AI的浪潮中重新审视人类的创造力 – 李开复,喻红,张培力

第20期 | 从设计的未来看世界的未来 – 原研哉,金井政明,朱钦骐,毛继鸿

第19期 | “隈研吾-为世界留下什么?” – 隈研吾

第18期 | 诗歌与我们的时代 – 翟永明,西川,欧阳江河

第17期 | 艺术能量II – 艺术是最高形式的希望 – Hans Ulrich Obrist、刘家琨,马岩松,汪建伟

第16期 | 伴随无尽的旅程 – David Chu,吕燕,马岩松,王锋

第15期 | 张有待与张亚东「时代之声1987——2017」 – 张有待,张亚东,叶锦添

第14期 | 艺文为何? – 林天苗,陈嘉映,田霏宇,傅军

第13期 | 人工智能:“美丽新世界” – 李开复,冯俊兰,马岩松,汤超

第12期 | 雾霾时期的存在与追问 – 马军,何力,曹斐,朱小地

第11期 | 生物科技:「革命」之路 – 汤超,陈嘉映,魏文胜,邓宏魁

第10期 | 艺术能量:崔健与沈伟 – 崔健,沈伟

第9期 | 谭盾:音乐与电影 | 暨由纪念音乐大师武満彻 – 谭盾

第8期 | Patrik Schumacher: 以市场规律为基础的新城市秩序 – Patrik Schumacher

第7期 | 道路与灵魂 – 呂澎,张晓刚,张扬

第6期 | 「人工智能:不朽还是终结?」 – 黄晓庆,汤超,陈嘉映

第5期 | 「在弘扬传统口号下的沉渣泛起」 – 资中筠

第4期 | 张有待「David Bowie 将生与死都变成一种艺术… …」 – 张有待

第3期 | 「失控——艺术与科学面对面」 – 吕嘉,李华弌,于渌,汤超

第2期 | 城市的变迁与变迁的城市 – 陈嘉映,冯仑,王军,曾力

第1期 | 老北平与新北京,故土与他乡,文化与身份 – 张北海,邵帆,许知远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