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关于
  • 跨界思想
    • BCA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2008-2013)
    • 玉河夜话
    • 《艺文中国》
    • 沪申画廊(2002-2007)
    • 中央美院画廊(1996-2001)
  • 城市实践
    • O2 Park氧气场
    • 海边的驿站·海口
    • 打磨场
    • 玉河一号
    • 前门东区
    • 杭州大运河新城
    • 前门23号
    • 外滩三号
  • 人才智库
©2021 IDEAS

跨界思想

《艺文中国》

邵帆

翁菱对话邵帆

时间:2010年11月

地点:北京

如同格伦·古尔德在写给Silvia Kind的信中的自白:“无论如何,我都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艺术家邵帆则称自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古典主义者”。他的创作跨越了油画、雕塑、设计,建筑等领域,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盘亘跳跃,是中国最早在设计与艺术领域间探索可能性的艺术家。

2010年深秋,得益于《艺文中国》的访谈录制,综合艺术策展人翁菱前往邵帆位于北京郊外的工作室。在邵帆的院子里,他们感受着自然、古朴的生活气息,似乎身处在一幅古人的画卷中:在清早期的老亭子外,一只喜鹊恰好落在柿子树上;兜转在外观朴素大方的院落里,进去却别有洞天,明清家具的改造和重组、雅致的水墨画……处处能窥见邵帆的生活趣味。

这也许与他从小受姥姥的影响有关。出生在艺术世家,姥姥身上携带的文化与品位、优雅的生活方式,构成了邵帆对怀旧的痴迷。但他所推崇的并非是旧时样式的回归,而是传统文人品位与工匠精神。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把玩器物,执着笔端,以古典探索当代的中国美学。他聊起当代艺术的现状:“当下的环境就像我们处在桑拿房里,我们急切地想去找一杯凉水”,在邵帆看来,古典主义恰好就是那杯凉水,能够补充当代的缺失。

正如邵帆在这场谈话中与翁菱聊到的:“走出当下是一件重要的事,很多人选择往前走,我选择往回走”。过去几年来,他相继在瑞士、荷兰、北京等地举办个展。去年5月,邵帆在麦勒画廊举办个展“昱寒水墨展”,他没有选择特别表现主义的狂野的手法,而是延续了一直以来的安静笔触。或许在创作的世界里,这位一直在“往回走”的古典主义者,终究走出了特立独行的风格。

沈伟

share:

米丘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