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关于
  • 跨界思想
    • BCA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2008-2013)
    • 玉河夜话
    • 《艺文中国》
    • 沪申画廊(2002-2007)
    • 中央美院画廊(1996-2001)
  • 城市实践
    • O2 Park氧气场
    • 海边的驿站·海口
    • 打磨场
    • 玉河一号
    • 前门东区
    • 杭州大运河新城
    • 前门23号
    • 外滩三号
  • 人才智库
©2021 IDEAS

跨界思想

《艺文中国》

林天苗

翁菱对话林天苗
时间:2010年3月
地点:北京

“用玩的态度,而不是对抗的态度去探讨女性主义”——这是2010年《艺文中国》访谈中,艺术家林天苗对综合艺术策展人翁菱谈起的创作观点。彼时,林天苗已经是颇为有声望的国际当代艺术家,她不断尝试各种创作媒介,对日常生活和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和反思,以一种独到的想象力及视野形成了鲜明、敏感且细腻的个人风格。

“处女”、“烈女”、“贞女”、“靓女”等上千种女性称谓,和针、棉、线、丝、布交织在一起,构成林天苗对个人记忆以及生活经历的思考。相比于主流媒体对她“女性主义”的褒奖,她想做的绝不仅限制在性别身份上:使用丝线等纺织材料,源于林天苗小时候帮母亲做针线活补贴家用的记忆;而她细腻的感知和观察力,则来源于与伴侣、同是艺术家的王功新初至纽约的生活经验。

时隔八年,林天苗个展《体·统》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呈现。在展览现场,有她标志性的丝线,也有新材质的使用,探讨的内容从个人意识、集体意识、公共意识到终极意识,也回应着她的创作观点:“每个艺术家的经历和知觉是最珍贵的”。经历与知觉,女性与中性,如同翁菱所说,林天苗身上有敏感和神经质的一面,她对危险的迷恋驱使她的创作。

林天苗是《艺文中国》采访的48位嘉宾中邀约采访的首位女性艺术家。在过去十二年来各个领域的女性创作者逐渐崭露头角,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但所面临的困境是否有了改变?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林兆华

share:

林璎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