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关于
  • 跨界思想
    • BCA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2008-2013)
    • 玉河夜话
    • 《艺文中国》
    • 沪申画廊(2002-2007)
    • 中央美院画廊(1996-2001)
  • 城市实践
    • O2 Park氧气场
    • 海边的驿站·海口
    • 打磨场
    • 玉河一号
    • 前门东区
    • 杭州大运河新城
    • 前门23号
    • 外滩三号
  • 人才智库
©2021 IDEAS

跨界思想

《艺文中国》

谷文达

翁菱对话谷文达
时间:2010年5月
地点:上海

“在’85 美术运动中,只有谷文达作为个体艺术家能与众多群体抗衡”——这是《中国当代美术史》对艺术家谷文达的评价。一面是反叛、锋利,一面是沉稳、厚重,谷文达在艺术表达上呈现出看似截然相反的两面一直引发着艺术界的好奇。

2010年的上海,综合艺术策展人翁菱与谷文达在《艺文中国》的对话,深刻揭示了这位在国际上颇具争议的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在访谈中,谷文达讲述用波兰人头发创作的著名作品《联合国》背后的乌托邦理想,以及使用人体材料创作面对的争议。与此同时,他对中西文化的关注也影响着他的作品创作:在《碑林》作品中,他将中国唐诗的英文版以中译的形式翻译再次音译成中文,形成双重文化误读,在幽默的背后,翁菱认为谷文达反映的问题具有很大意义。在网络用语盛行的当下,“yyds”、“绝绝子”们正在颠覆和剥夺语言本身的含义,谷文达对文化和误读的思考依旧具有意义。

极致人体材料和传统石碑材料,一脆弱一稳固,一激进一深沉,共同组成了谷文达新国际主义背景下的创作内容。也展现他以艺术的角度诠释多元文化,试图介入社会和公共空间的积极态度。这种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与IDEAS的成立初衷不谋而合: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和融合,终究是为了创造理想的未来。

韩枫

share:

丁乙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