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关于
  • 跨界思想
    • BCA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2008-2013)
    • 玉河夜话
    • 《艺文中国》
    • 沪申画廊(2002-2007)
    • 中央美院画廊(1996-2001)
  • 城市实践
    • O2 Park氧气场
    • 海边的驿站·海口
    • 打磨场
    • 玉河一号
    • 前门东区
    • 杭州大运河新城
    • 前门23号
    • 外滩三号
  • 人才智库
©2021 IDEAS

跨界思想

《艺文中国》

沈伟

翁菱对话沈伟

时间:2010年5月

地点:纽约

沈伟的艺术道路,是逐渐无意识地“融”(integrate)的过程,一切皆在他作为一个东方人的本性之中,也在他游历世界而拓展充实生命的自然之中。作为当今世界最知名的舞蹈家之一,沈伟以融汇了舞蹈、编舞、视觉艺术、装置、电影等表达媒介的艺术创作而著称,在他看来,“一切且相连”,这是作为人最基本的感知,也是他创作的根本动因。

生于湘剧世家的沈伟自幼便跟随父亲修习书法、工笔画,六岁初登舞台,二十岁之前一直浸染在传统戏曲的修炼之中。机缘将他带到美国之后,东西方经验的相遇将他的艺术实验带入新的格局,使他逐渐发展出“自然身体发展体系”(Natural Body Development Technique,也磨炼出了他独特的运动方式和美学。2000年,沈伟凭借《声希》和《天梯》赢得了西方艺术界的关注,同年在纽约创立了“沈伟舞蹈艺术”,真正进入了西方主流艺术事业。

本期《艺文中国》录制于十二年前的纽约,彼时沈伟已获得世界著名的“尼金斯基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等至高荣誉,也已经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以人体为笔锋的惊艳《画卷》而被中国观众所熟知,而他还尚未将他独立创作的作品带到过中国。面对综合艺术策划人翁菱对舞蹈家的日常与追求的提问,沈伟坦言舞台艺术道路之艰辛,也难掩对生命的极致热爱——那是早已超越了东西方之间二元概念的,精神上、灵魂上与一切的相连与同频共振。

此后的十二年间,是沈伟将自己的艺术语汇进一步拓展并不断充实的过程。正如他在这期访谈中所描绘的舞者日复一日地磨炼,他相信生命的丰盛存在于此时此刻的全然享受和展开,而不在于想象中的未来目标。他坦言每一部作品的公演谢幕时刻他都是恍惚的,因为在日常的排练中他已进入巅峰状态,演出只是一个自然结果。

2021年初夏,沈伟在上海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推出了全球首演的作品《融》,将观众带入了全新的、无限融合和生发的感官之境。最近这些年,沈伟常常在巴黎闭关,创作、画画、习练古琴、买菜做饭,进入更静谧深沉的修习阶段。2022年夏,他捧回了美国舞蹈节终生成就奖,并开启了全新作品的创作。回望沈伟自幼便开启的艺术历程,是重重叠叠的意象和不断的吸收和内心回归,起舞之时皆自然。

石大宇

share:

邵帆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