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关于
  • 跨界思想
    • BCA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2008-2013)
    • 玉河夜话
    • 《艺文中国》
    • 沪申画廊(2002-2007)
    • 中央美院画廊(1996-2001)
  • 城市实践
    • O2 Park氧气场
    • 海边的驿站·海口
    • 打磨场
    • 玉河一号
    • 前门东区
    • 杭州大运河新城
    • 前门23号
    • 外滩三号
  • 人才智库
©2021 IDEAS

跨界思想

《艺文中国》

杨福东

翁菱对话杨福东

时间:2010年11月

地点:上海

生活是什么?优美在何处?艺术何为?是杨福东的作品里从未结束的探问。十二年前的初冬,综合艺术策展人翁菱与艺术家杨福东辗转在上海工作室与城市露台,珍贵的谈话在此间发生。

年轻时的杨福东为了“靠近电影”做过不同的尝试:去过广告公司拍广告、跟过电视剧剧组,发现自己越投身其中,离自己的想法越远。“与其听别人说、看别人做,不如按照自己的想法拍出来”,于是有了处女作《陌生天堂》的创作。在水墨书法的“晕染”下,言说着七十年代生的知识分子的迷惘和追寻。“年轻也意味着未知,未来会怎么样,谁也不会知道”——随后的《竹林七贤》探讨彼时年轻人的信仰和精神追求,成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史的经典之作。他营造的影像乌托邦,借用了传统古人的典故,有中国早期黑白电影的氛围,而他也并非仅仅沉溺于此,他亦在现实中寻找着力点。

在艺术上,他认为行动和思考同等重要。他与翁菱聊起彼时常见的现象:一万个人打算要做某件事,其中可能有一百人动身找到了资金,有十个人说下个月拍,实际上只有三个人正在着手去做——这个熟悉的场景似乎也能在当下生活中见到。在拍电影这件事上,杨福东“想做的就是这三个人中的一个”。因此他对学生强调做的重要性:“门槛外有一千个想法,它都不属于门槛内的一个无聊的想法,这是不可比拟的。”

两年前,杨福东个展《无限的山峰》在香格纳画廊展出,是他这几年尝试的一次综合呈现。在展览现场,他模糊了媒介的叙事结构,把多种媒介形式置入其中,一切交融汇聚成一部“绘画式电影”。影像与装置,绘画与摄影再次被打破重建,这又是他展开的另一番探索。

叶锦添

share:

严培明

©2021 ID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