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夹缝中成长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环境中,受到好莱坞电影和商业大片的双重夹击。拓展新的电影空间,是这一代导演时时刻刻都在面对的命题。在国际上屡屡获奖的王小帅是第六代导演的典型代表,他在主流市场的边缘试炼着最大化的个体表达,在电影之中漫游于成长的个人经验,以此释放着中国大众集体意识中的复杂情感,持续搅荡着我们精神中共同的隐秘角落。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王小帅,90年代初在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三年后选择了逃离体制,回到北京开始了独立拍摄的生涯。《冬春的日子》和《极度寒冷》是以身边的年轻艺术家为题材的实验作品。他坦言“没法用工业的办法对待第一部片子,所以基本上寻找的都是最熟悉的生活” 。此后这近三十年,无论是“三线三部曲”,还是“家园三部曲”,王小帅在有意无意间沉浸于个人经验中,逐渐让大历史背景下镜照普通家庭的变迁和情感真实成为了自己创作一以贯之的主题。
回顾12年前的这次《艺文中国》对谈,王小帅面对综合艺术策展人翁菱的提问,将自己作为导演在面对市场诱惑时的徘徊与艰难和盘托出。访谈中穿插了珍贵的影像文献,呈现出幕后王小帅的不同侧面。幼年随父母迁徙到贵阳成为三线子弟的经历是他的烙印,他借电影不断地回溯这段漂泊生涯,无论《十七岁的单车》、《青红》、《左右》还是后来的《日照重庆》和《闯入者》,他都在其中寻觅着属于他自己和我们共同的出口。
在大荧幕之外,近几年的王小帅开始试探网剧,在媒介的弥合、跨越中经验着时代流变的种种功课。他尚未公映的大荧幕新作《旅馆》则讲述了疫情之下,人们被困在幽闭环境中的故事。其中不仅有面临封锁的挑战,也有命运和人性的考验。此外,继《地久天长》后的“家园三部曲”第二部《沃土》也在待映中。
12年前的这次访谈接近尾声时,王小帅痛陈电影圈娱乐化之后的浮华,但也坚信“中国处在变化和等待的过程中”。不知后来的这些年来,王小帅心中的世界在如何流变。或许,我们可以在他的新作中一探究竟。